山阴县薛圐圙乡:“六个优化”写好“大综合一体化”执法后半篇文章
中国农业网山西讯(史峻 苏全海 李峰 报道)2月16日,全县综合行政执法队员到我乡综合行政执法实操实训基地就“六个优化”工作思路开展观摩活动。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委编办主任王景龙,县司法局局长高海,各乡镇乡镇长,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员共计117人参加观摩活动。

此次观摩团前来参观我乡执法队办公场所与执法流程的实操实训,并认真听取了乡党委副书记、乡长、乡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梅丽红进行的执法改革经验介绍及案例讲解。各乡镇执法队员通过看现场、观展板、阅资料等方式重点了解我乡综合执法大队运行情况及实操经验。
现场观摩以后,各乡镇执法人员继续开展经验交流并分享心得体会。通过此次观摩学习,大家看到了差距、加深了经验交流、提升了实操实训水平,队员们对我乡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操实训流程表示赞赏,受益匪浅,今后要向我乡加强交流学习,扎实做好乡镇综合行政执法工作。

山阴县薛圐圙乡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力推进“一支队伍管执法”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通过“六建设六规范”的工作思路,破解“谁来执法”的难题,作好“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前半篇文章”的答卷。同时,总结分析“六建设六规范”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将“如何执好法”的问题再铺开、再延伸、再拓展,提出“六个优化”的工作思路,实现物理整合向化学融合的转变,进一步写好“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后半篇文章”。
(一)优化阵地,筑牢“桥头堡”
着力解决执法场所设置不够全面、调解流程不够规范的问题,以现有科室设置为基础,打造“阳光调解室”,提出“多调解,少执法;边调解,边执法;能调解,不执法”的工作思路。把涉及综合执法部门职责的矛盾、纠纷,通过部门联动联处化解,让矛盾不出薛圐圙。
(二)优化队伍,打造“生力军”。
着力解决乡镇执法力量不足、人员结构单一信息来源不畅的问题,通过吸纳52名“支书、主任+到村任职大学生+专兼职网格员”,以“执法辅助员”的身份进入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利用45个微网格,发挥“执法辅助人员”信息收集、矛盾化解、舆情监测、日常发现等“探头前哨”的作用,形成“正辅结合、一岗多能”的工作局面,多维度切实提高基层执法队伍整体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

(三)优化制度,激发“内动力”。
着力解决执法不规范、执法不积极、执法不精准的问题。通过印发《薛圐圙乡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暂行办法》,配套《案件移送制度》《投诉举报受理制度》《信息共享机制》等“十机制”,完善《日常考核办法》。研究制定《激励奖惩制度》,根据案件大小,给予举报人50—500元的奖励;探索《综合行政执法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每季度开展实地考核,评出不同段位,实行奖优罚劣,以“硬约束”激发“内动力”。
(四)优化模式,提升“战斗力”。
着力破解持证人员少、执法经验少、专业背景少的问题。建立健全“面对面”跟班学习、“手把手”专题培训、“实打实”练习实操,每季度组织执法经验丰富的“老同志”面对面传授一线岗、辅助岗执法经验,提升实际处理能力;围绕依法行政、法律人才、法律咨询、案件评查、纠纷化解5个方面,聘请山西玉珠律师事务所法律顾问,每月开展“专题法律培训日”,宣讲政策理论,手把手解决专业难题。

(五)优化清单,找准“新需求”。
着力破解“执法事项不清、执法运行不畅、执法程序冗长”的问题,通过“日常巡查(网络舆情、网格巡查)、投诉举报、上级交办、其他部门移交(12345热线督办、信访转办、)”4个问题收集渠道,建立“发现、分派、处置、核查、结案”全方位、立体化、工单制、闭环式运转模式,进一步提升了办案效能,规避了案情体外循环、人为操作的可能。
(六)优化机制,“3+1监督”,画好“硬杠杠”。
着力解决“粗暴执法、一刀切执法、腐败和作风”的问题。建立健全“三项机制”落实好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实现行政执法及时准确公示、行政执法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全覆盖。同时,助力“清廉执法”建设,通过做实“事前监督”、优化“事中监督”、完善“事后监督”,进一步提升队员“文明执法”水平,推动执法能力向深向好发展。

标签

热门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