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频道 > 正文

高效解决纠纷 “道交一体化”让群众获得感满满

未知 2023-03-09 11:03
      中国农业网山西讯(史峻 施凤慧 报道)3月6日,经过两年多的波折,市民李先生终于拿到了14万余元的交通事故理赔金。这是市道交一体化纠纷人民调解中心自2021年揭牌成立以来接手的第3682个调解案件,而在这个数字背后是7000多个家庭拜摆脱了纷杂、繁复的纠纷,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2021年1月2日,家住云冈区的李先生外出时与韩先生驾驶的汽车发生碰撞,造成李先生受伤。经交警部门认定,韩先生对事故负全部责任。事后李先生多次与肇事方及保险公司商讨赔偿款但一直无果,最终于2021年11月将肇事方及保险公司诉至云冈区人民法院。法院第一时间委派大同市道交一体化纠纷人民调解中心进行诉前调解。
       如今,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加,各类交通事故也日渐增多。为了适应新态势,让道交纠纷从“线下跑”向“网上办”,从“群众跑腿”向“数据跑路”转变,2021年在市委政法委的牵头下,我市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大同市道交一体化纠纷人民调解中心”。该中心运用网络大数据与人民法院、公安交警、保险公司、鉴定部门相互衔接、协调联动,理赔计算、调解、鉴定、诉讼等业务的信息共享和在线处理,实现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全程信息化、可视化快速处理与化解,使人民群众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接到李先生的案件,调解员开始着手调查。一边是保险公司收集理赔材料、核实需要一定时间,明确表示暂不能赔偿。而另一边,李先生受伤出院后,一直在家卧床静养,且还有股骨头坏死的可能。“双方的争议点就是李先生的伤残程度认定。有了这个结果,调解就能开展。”调解员敏锐的发现了撬动这场纠纷的“把手”,认为诉前鉴定是解决争议的突破口。
       调解员在征得各方当事人同意后,启动了诉前鉴定程序。不久鉴定机构出具鉴定报告,认定李先生构成十级伤残,双方对鉴定结果均无异议。在此基础上,调解员加以耐心调解,按交通事故赔偿项目进行核算,最终令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理赔金额144586.29元。从开始鉴定到调解成功仅用时一个多月,极大地提高了调解效率,成功将纠纷止于诉前。 
       “‘道交一体化‘服务平台的应用,实现了公安、法院、保险公司的数据共享,当事人只需向人民调解中心提出委托申请,由人民调解员出面联系处理相关事宜,当事人便能在家‘坐享其成’,并且全过程不用支付任何费用。”市道交一体化纠纷人民调解中心负责人施凤慧表示,我市实施“道交一体化”模式以来,取得了很好效果,在下步工作中将继续扎实推进道交纠纷“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改革工作,注重与其他改革措施相协调,以信息化手段为依托,不断提升纠纷解决科技化和专业化水平,注重线上线下同步建设、同步推进,实现无缝对接,打造“互联网+人民调解”多元化纠纷解决新格局。
 
标签